首页 > 通知公告
淄博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 2017-03-21 09:58:23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和“十个新突破”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2亿元,同比增长7.7%,顺利完成年度计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4亿元,同比增长9.2%。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11791.9亿元、1312.7亿元和79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5.5%和12.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4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9.8亿元,同比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5亿元,同比增长10.5%;外贸进出口总额524.2亿元,同比增长10.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完成738.6亿元,同比增长37.9%。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154.5亿元、贷款余额28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436元和15674元,同比分别增长7.8%和7.9%。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按计划完成年初预期目标。

(二)转型升级力度加大。持续释放“工业强市30条”政策红利,出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工业精准转调“1+N”实施方案、“创新发展30条”政策意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300个市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824亿元,是2015年的2倍;组织实施148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141个服务业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年度计划。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铸链工程”,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量达到29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3.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年度钢铁去产能任务,压减生铁产能120万吨、粗钢产能170万吨,分别占全省的44%和63%;提前一年完成煤炭去产能任务,退出煤炭产能293万吨;对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低端产能实施市场出清,关停取缔低、重、差企业近600家,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0.61个百分点;3家地炼企业获批进口原油使用资质1120万吨/年,占全省的1/5。大力实施产业布局调整,加快推进淄博经济开发区、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主城区南部区域等重大产业布局调整,明确省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全市园区经济集聚度达到72.8%。

(三)文化旅游业加快融合。抓住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列入省“十三五”规划重大机遇,高起点编制《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文化名城20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4条”等政策意见落地见效,齐文化研究院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并挂牌成立。积极推进总投资327亿元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十大工程”,28个文化旅游融合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长城影视基地、周村古商城提升、聊斋文化创意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增长点。齐长城及沿线15个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列入省文化旅游基金项目。成功举办第十三届齐文化节、首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大型展会,齐文化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4亿元,占比达到4.17%。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力推进治气、治水和生态绿化修复,扎实解决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举全市之力实施总投资107亿元、涵盖2394项整治任务的绿动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空气质量综合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蓝繁”天数分别突破50%和60%,达到183天和225天;SO2、NO2、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31.1%、11.9%、13.9%、16%,空气质量改善率居全省第一位。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重点生态湿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主要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4.5%和35.7%。集中推进主城区东南部工矿区及四宝山等破损山体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修复1.52万亩,新增造林面积11.3万亩,新增园林绿地341公顷,博山区、沂源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五)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确立了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发展定位和“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城市工作思路,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组织实施总投资613.5亿元的12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24亿元。淄博新区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重大项目进展顺利,66项城市路网项目建成通车。济青、滨莱、长深高速淄博段改扩建及S102济青线淄博段、S316寿高线高青段改建进展顺利,张沂高速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济青高铁淄博段在全省沿线城市率先完成征地拆迁任务,淄博高铁站核心区完成规划设计。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6公里。主城区公交线网优化及市域公交集约化改革进展顺利。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连片创建,大力推进农村“五化”建设和重要道路沿线村庄整治,新改建农村公路总里程183.2公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超额完成农村旱厕年度改造任务。围绕“三个市民化”目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成农村人口落户4.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1%。

(六)重点改革任务有序落地。持续深化“三最”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压缩到124项和19项,全面完成中介服务类社会组织脱钩任务,我市创新实施联动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的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出台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公务用车等改革文件49件,完成改革事项219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9支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着力提高抵质押贷款比例,引导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年内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16家;集中开展重点担保圈综合治理,处置不良贷款138.77亿元,企业平均杠杆率降低10个百分点。清费减税政策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近28亿元。商事制度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新登记市场主体6.4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3.4万户,同比增长14.4%。有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民生政策,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全部支出比重达76.95%。制定“脱贫攻坚20条”,实行市级贫困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积极推广产业扶贫、光伏扶贫,完善政府兜底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重点贫困村第一书记派驻、扶贫工作队驻村、村企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包户“四个全覆盖”,7.95万市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出台鼓励“零成本创业”的若干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抓住用好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机遇,积极推进“三改一建”工程,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棚户区改造任务,72个老旧小区改造、413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部竣工,23处便民农贸市场建设全部开工,惠及居民9.4万户。解决教育“大班额”和“全面改薄”工作走在全省全列,总投资32.5亿元的62所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已建成32所。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总投资82.1亿元的13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开工12个,市中心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主体工程完工。加强公共文化建设,21件“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全面完成。军民共建卓有成效,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八连冠”。法治淄博、平安淄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展、新成绩。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民间投资持续低位运行,消费热点尚未有效激活,需求拉动较弱,稳增长压力仍然很大。二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偏重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传统产业收缩与新兴产业成长脱节的矛盾仍较突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任务艰巨。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高耗能行业占比仍然偏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位,节能减排压力大。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四是各类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企业资金链、担保圈潜在风险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等等。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做好2017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和培育发展新动能主攻点,坚定不移落实“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和“十个新突破”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到账外资保持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8.7‰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任务目标。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把握关键,全力以赴抓项目、强支撑,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有效投入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按照“大、高、新、强”标准和“九个围绕”原则,抓好重大项目的策划储备和推进实施,全力推进总投资29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6亿元的330个市重大项目建设。其中,产业类项目232个,总投资18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88亿元;城建及基础设施项目58个,总投资595亿元;社会民生及生态环保项目40个,总投资525亿元。按照重大项目“一线工作法”要求,实行“容缺受理、后置补齐”和“施工许可先审批后缴费”工作模式,积极开展项目“多评合一”,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完善落实“三个跟着走”项目推进机制,组织实施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机制和区县间能耗指标交易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弹性供地、分期供地政策,优化重大项目排污和能耗指标配置,降低企业项目建设成本,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确保年度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达到100%。二是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贯彻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政策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9大重点领域工程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建立健全PPP模式制度体系,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完善财政、用地、融资、资本退出等配套政策,探索项目经营权、收益权资产证券化,构建合理回报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合作,提高民间资本在PPP项目中的比重。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加快推进融资规模173亿元的10个市级政府主导重大项目。三是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瞄准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等优势企业,采取项目合作、股权转让、并购重组等途径,策划实施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积极推进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城、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在谈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年内实际到位外来投资达到900亿元。四是提升对外经贸质量。巩固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发展外贸新兴业态,加快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进一步调整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品牌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扩大先进技术、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继续推进地炼企业开展原油进口。推动淄博保税物流中心申建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放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平台作用。年内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300家以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

(二)精准发力,全力以赴调存量、优增量,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淄博园)建设,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国家“创新百强”工程、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升工程、创新“双十”计划等重大创新工程,支持企业建设优质创新平台,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3%。大力实施“淄博英才计划”,推进“企业家十年培训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十年培训计划”,培育壮大适应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实施“四大”招引工程,结盟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聚力建设专业化产业基地,积极推进与中国钢铁研究院、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共建绿色技术产业科技园、金属新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基地等合作事项的组织实施。全面贯彻落实鼓励“零成本创业”若干政策意见,建设完善齐鲁创业创新谷、创业孵化中心、淄博创业大学等优质平台,努力培植创新载体,激发创业创新潜能。二是深入推进工业精准转调。积极争创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力落实化工、电子信息、医药、机械装备制造等12个行业精准转调实施方案,抓好计划总投资610亿元的280个重点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企业加快实现技术、装备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创新链“铸链工程”,全力推进26条创新链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集中扶持东岳、鲁泰、新华医疗等“双50强”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双5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超过30%。抓住“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加快打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慧车间。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锁定钢铁、焦化、化工、煤炭、建陶等重点行业,坚定不移地做好低端落后产能的关停淘汰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各项过剩产能化解任务。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设计创意、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抓好远成物流中心、传化金泰公路港、淄博新区金融商务中心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集中抓好年度投资224亿元的148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培植壮大5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和50家服务业创新企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扎实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目标,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重点,积极推动“齐国故都与齐王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抓好齐长城生态旅游带、鲁商示范园、陶琉古镇等29个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优质发展载体。着力打造东部齐文化核心区、南部山林生态、中西部特色文化、中北部水系慢城四条精品线路,支持周村古商城、原山林场争创5A级景区,全面提升李家疃古村落、池上片区等10处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旅游消费总额突破580亿元。五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市、食品安全市“三市”同建,把“专、精、特、优”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规模,细化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都市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六是积极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市级重点园区按照既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尽快实现园区道路、污水处理、热电供应、危废处置等的共建共享。加快园外企业向园区集中,持续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基本完成建陶产业布局调整和压减70%产能的目标任务。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承载能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努力实现在全省位次前移。

(三)聚焦重点,全力以赴破障碍、添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府责任清单,编制公开市、区县、镇办三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推动网上审批和公共服务向镇办延伸。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完善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信用淄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首批接入21个经济社会管理部门,营造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有序推进水、电、气及交通运输、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二是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理顺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确定市与区县事权划分。动态跟踪“营改增”试点和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实施情况,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构建全口径预算体系,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三是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通过引入增量或转让减持方式,分类分层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施规模企业公司制改革,年内完成300家以上规模企业公司制改制任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清理规范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全面脱钩。四是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强化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辐射带动功能,支持上市企业再融资,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力争年内挂牌企业达到500家,主板和新三板上市挂牌企业分别达到28家和55家。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着力扩大企业抵质押范围,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债券置换、续贷展期、联合授信等方式优化信贷结构。抓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

(四)高点定位,全力以赴抓统筹、促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一是统筹推进现代化组群式城市发展。加快构建“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张店(含淄博高新区)、周村(含淄博经开区)、桓台、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四个组团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通过城市绿廊、快速通道、生态水系、重要节点实现有机连接,强化主城区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淄川、博山、临淄与“四位一体”统筹发展,形成城市发展紧密圈层;用全域淄博理念谋划高青、沂源两县发展,形成全域“一盘棋”格局。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编制完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强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逐步完善各类专项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新区、经开区、高铁新城等关键节点,规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快速通道、高架立交、农村道路等工程,拉开全域大交通框架。统筹城市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城市各组团各园区的产业定位,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四位一体”公共交通、水电气暖、公共文化、户籍管理、就业保障、教育医疗等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二是集中推进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新区文化中心、商务金融中心、教育医疗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启动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全力配合济青高铁、济青高速、滨莱高速、长深高速淄博段建设改造,推进济青高铁淄博北站交通枢纽施工设计和高铁新城各项前期建设工作。加快启动张沂高速、张博铁路、淄东铁路淄博段电气化改造、小清河复航淄博段工程,抓好S102济青线、G309青兰线改扩建等10个国省道建设改造项目及人民路改造、北京路北延等30项城市路网工程,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成投用第二环保热电厂,统筹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供水系统改造及电网建设工程;建设主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全面完成全市公交集约化改革。三是持续加大“三改一建”实施力度。抓住国家、省支持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大政策机遇,坚持新区建设与老旧城区改造一体推进。将城郊村、城市危房、建制镇、采煤塌陷区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年内完成144个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深入开展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完成107个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项目,新改建16处便民农贸市场,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四是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实施《淄博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和农民进城购房支持政策,切实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服务的均衡覆盖,吸引进城农民在城市落户,年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确保90%的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继续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农村“五化”工程,用两年时间实施总投资7.15亿元的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工程。

(五)强力攻坚,全力以赴抓关键、破难点,深入推进生态淄博建设。一是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九个一律”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按照“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以建陶、耐火材料、日用玻璃、铸造、板簧、氧化铝球、水泥粉磨、碳素等重点行业以及主城区东部、南部、东北、西南等四大区域为综合整治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抓好新实施的绿动力提升工程项目,大幅度削减燃煤消耗,完成省下达的削减任务。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煤电机组“上大压小”,完成省下达的小机组关停任务;规划建设大型LNG储备站,做好与管道天然气的联网调储工作,扎实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年内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55%、“蓝繁”天数达到65%以上,改善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二是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坚持“治用保”并重,实施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对所有直排企业按照COD40mg/L、氨氮2mg/L实施提标改造,实现各类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及在线实时监控,完成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同步完善配套污水管网。抓好孝妇河、范阳河、东猪龙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市所有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主要指标COD和氨氮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及以上,19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三是持续抓好生态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深化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保护治理措施,进一步推进生态水系建设,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行污染环境风险评估,推进土壤修复试点工程。加快实施生态修复,以采石工矿区和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为重点,重点实施1万亩生态修复绿化工程、2万亩退耕还果工程、5万亩荒山绿化工程、6条骨干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等生态修复任务,持续扩大荒山绿化面积;加力推进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启动实施《淄博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淄博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落实环境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年内实现全市镇办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和市控以上重点断面、涉水重点企业水质自动监测两个“全覆盖”。

(六)定向施策,全力以赴惠民生、增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积极落实创业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力度,创建省级创业示范平台2-3家。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重点解决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切实维护就业形势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努力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二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编制完成全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组织实施《淄博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进齐鲁医药学院新校区、淄博新区普通高中、淄博十七中等重点项目建设,年内新改扩建学校30所、幼儿园52所,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全面改薄”任务。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突出抓好总投资30.5亿元的12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用三年时间对镇村公办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改造一遍,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条件。着力构建“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新建7个、扩建1个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提升完善30个镇办和1200个村居(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淄博经济开发区老年健康养生示范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达到200家、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新增100家。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办好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和“起源地杯”国际足球邀请赛。三是持续发力补齐短板。以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点,严格落实我市脱贫攻坚意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年内将市定扶贫线和低保线统一提高至人均每年4200元,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重点区域精准扶贫,集中打造“整片推进、连片脱贫”核心区,对剩余贫困人口实行集中脱贫。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防止脱贫再返贫。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平安淄博建设,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持续开展危化品、工矿商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以及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专项整治,严查彻治各类安全隐患。加大“刑责治安”力度,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规范化建设,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落实“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开展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攻坚,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精细化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三连冠”,积极争创“长安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